“没有规矩,不成方圆。” 这句古话虽然简单,却道出了人生的真理。无论是商场如战场,还是普通的日常生活,每个领域都有其不可忽视的规则。
想要在一个行业中脱颖而出,单靠自身的技能和本领是远远不够的,首先要学会遵循并适应行业规则,这才是能够稳步发展的根基。然而,也有一些特殊的职业群体,虽然他们的行当并不光明,甚至常常成为众人唾弃的对象,依然有着一套必须严格遵守的规矩。这些人就是人人谈之色变的小偷。
小偷往往能在别人不经意间,悄无声息地盗走辛辛苦苦挣来的财物。失主往往在不知情的情况下,直到发现财物丢失时才追悔莫及,常常是无能为力,根本无法找回失物。然而,尽管他们的行为不为人所接受,却有一条特别的规定:不可偷盗妓女的财物。这条看似荒诞不经的规矩,背后却有着深刻的道理。
展开剩余81%要理解这条规矩,得从制定这些规则的人说起。盗窃行为本来就属于社会边缘的非法职业,尤其在经济发展逐渐成为社会焦点的时代,一些人为了生存和改善生活,选择了跨越道德底线,走上了偷盗这条不归路。
然而,老天津的偷盗者们,却在自己特殊的江湖里,制定了一套完整的规则。这一江湖暂时可以称之为“偷盗者的江湖”。在这个江湖中,偷盗者按技术和经验分为不同层次,比如“绺”、“高买”和“狗烂儿”三类。“绺”指的是那些刚刚入行的新人,技术尚不成熟,主要依靠运气和胆量去混口饭吃;“高买”则是那些技艺精湛、深谙偷盗之道的高手,他们不仅偷盗有道,还能保持某种职业道德;而“狗烂儿”则是那些不守规矩,做事肆无忌惮的小偷,甚至敢于违反江湖的基本规定。
在这些高买的带领下,偷盗者的世界逐渐形成了一些约定俗成的规则。例如,“三天不出货”便是其中之一,意思是偷来的物品必须在三天内保密,不得转手交易,以免惹来有权势之人的追查。同时,这条规则也是为了避免那些贫苦的人失去了唯一依靠的财物,甚至可能会因为失财而雪上加霜。
此外,偷盗者还定下了一条“不得偷病人、老人、残疾人和妓女”这四类人的财物。原因很简单,这四类人本身生活就非常困难,甚至因为某些原因被迫从事不为人知的工作,与小偷有着某种程度的相似。对这些处境相似的人,心地善良的小偷通常都不忍心下手。然而,历史上还是有一些胆大包天的家伙,敢于违背这一规矩。
民国三十二年,红玉这位“云仙班”的姑娘就成了那个不守规矩的小偷的目标。红玉家境贫寒,父母生病急需医药费,心一狠来到了天津,进入了“云仙班”卖艺。她并没有什么特殊技能,只能依靠接客赚点微薄的收入,每个月节衣缩食,勉强攒下了一些钱,并寄托给同乡带回家,帮助家里治疗父母的病。
某天夜里,一位二十多岁的小伙子来到云仙班,并点名要红玉陪伴。奇怪的是,这位小伙子之前从未见过,老鸨心中疑惑,但依旧无法拒绝生意。红玉和小伙子边喝酒边聊,她酒量不好,不久便昏昏欲睡。第二天醒来时,小伙子早已离开,而她保存在柜子里的积蓄却不见了。红玉这才意识到,那个看似普通的小伙子是蓄意而来,盗走了她的所有积蓄。她顿时悲从中来,哭得无法自已。
事情传到了老鸨耳中,她气愤至极,誓言要为红玉讨回公道。老鸨迅速带着手下的一些街头混混,提供了小伙子的大致特征,并支付了些许报酬,希望他们能帮助找回丢失的财物。由于街头混混们遍布天津,消息传得飞快,不到一天,便有人找到了那位小伙子的踪迹。老鸨带领红玉和正义之士,亲自将失物追回。
然而,由于这个小伙子违背了“江湖规矩”,他的名声彻底臭了。不仅同行对他不屑一顾,百姓们也开始警惕他,生怕再成为他的下一个目标。最终,他再也无法在偷盗界立足,甚至在一次偷盗时被同行发现,遭到严厉的惩罚。同行们痛斥他不守规矩,按下手中的拳头,狠狠教训了他。最终,这个小伙子被打得面目全非,双手筋脉被挑断,永远失去了偷盗的能力,成为了彻底的废人。
这一事件也提醒我们,即便在这片江湖中,秩序和规则仍然是必不可少的。而如今,随着法律和社会制度的完善,曾经在黑暗角落中生根发芽的“偷盗江湖”,已经被法治的铁网捉拿。不仅如此,今天的偷盗者,不再遵循那一套老旧的规矩,偷盗的方式和目标也越来越复杂,越来越无底线。尽管如此,选择从事这种职业的人,无非是因为贪婪与懒惰。
我们希望每个人都能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,培养辨别是非的能力,养成正直的品格,学会理智地管理欲望,走上正确的道路。只有这样,才能避免因贪婪而走上错误的道路。
发布于:天津市启盈优配提示:文章来自网络,不代表本站观点。